殡葬仪式美的感染力不断在改变着人对于死亡的刻板印象,一次又一次地殡葬之礼体现的我们的生死观:所谓生死, 不是将生与死截然分开, 而是认为由生到死、 由死到生是延续相关的, 并不认为生与死之间是完全隔断的。 这就是“超越生死, 生死一体”的生死统一观。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殡葬仪式既是为亡者建立的,也是亲朋好友汇聚在一起思考“生命终极”的隐形表现形式。 丧葬之礼实际上展现的是生与死的交替,是通过死来去说明生命的美好,让人们打从内心地去尊重生命。 一切来源于阴阳国学和神秘文化。 传统丧葬礼仪所以能够传承日久,是因为它包含着慎终追远的人文道德价值。几千年前,封建统治者将殡葬活动与强权统治结合在一起,如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殡葬活动变得更加文明,而不变的是其中的忠孝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伦理化、政治化、神秘化的特征,对现代人善待人生有启发意义。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要求人们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去忠、去孝、去悌、去友,通过立功、立德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从而超越死亡。
遗体告别仪式是对生者的生死教育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实则谈生。 喜生悲死,看起来是人之常情,但对这个永恒的终点,我们始终讳莫如深。 亲人的告别仪式,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死亡”,接受亲人的离世。
生命是有限的,但人们仍然希望享有“永恒的存在”,于是悼词、墓地、墓碑文等,就成为了延续我们生命存在的一类替代物,以便我们身体不在了,“精神”仍然能够“永垂不朽”。 于是,生命的尊严、人生的意义、对永恒的追求,就成为殡葬中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尊重逝者,慰藉生者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一句名言:死亡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殡葬仪式让丧属们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在逝者人生的最后一站,“荣耀的”仪式让往生者“心满意足地”、“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同时也是对生者的最好的慰藉。
丧葬的过程诠释孝悌之心自两汉之始,历朝历代奉行“孝治天下”,倡导百姓“慎终追远”,让后人追念先人的孝情。 辞灵仪式上子孙们在父祖辈灵前磕头、行三跪九叩大礼、披麻戴孝等诠释了儿女子孙的孝悌之心。 孝子孝女、孝服、守孝在殡葬文化中都被赋予了孝道的文化内涵
以上是长沙殡仪馆为您提供的关于殡葬仪式不断在改变着人对于死亡的印象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需长沙殡仪服务,了解更多殡葬知识,请联系长沙殡仪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