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死不起” 的舆论,反映出政府殡葬保障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殡葬保障内容的不完整、保障对象的不充分。下面,我们根据对殡葬需求的基本划分,从“殡” “葬”两个阶段,分析一下现在的殡葬服务现状。
1.殡仪阶段现状。围绕骨灰处理,国家已经对市场进行了价格干预。比如接尸、寄存、火化都有最高限价。很多地区基本服务加起来不过几百元。这种措施,从殡葬消费过程的角度看,抓住了消费的基本环节,起到了保障基本消费群刚性需求的作用。从殡葬服务的对象看,却使具有高消费能力的群体,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对最弱势的群体,保障措施还不到位。但大致而言,不存在群众殡仪消费中消费不起的情况。这里所谓“死不起” ,大多出于一种消费攀比心理。
2.安葬阶段现状。对于骨灰的处理,“人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骨灰的处理是个刚性的基本需求。目前处理骨灰,基本以墓葬为主。但土地现状又不能允许为每个逝者提供墓穴。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就产生了公墓奇货可居的局面。一个公墓少则万元,多则几十万,产生了“公墓给富人准备” 的现状。
也就是说“死不起”的实质是“葬不起”。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墓穴的稀缺性,决定了墓穴的消费成本的居高不下。针对这个现状,研究骨灰最终处理的多样化,就成为解决群众需求的主要问题。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死不起”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消费者的攀比心理。比如对高档骨灰盒、公墓、甚至对车队、酒宴,都要达到一个高标准,自然就会增加殡葬成本。
第二、殡葬保障制度的缺失。处理尸体和骨灰的需求,是殡葬需求中一个基本的、必要的需求。现在的保障制度,只针对尸体火化阶段作出了规定,而对骨灰的处理,却没有任何制度性的要求。这就是保障内容的不完整。
第三、保障制度的缺失来源于认识上的缺失。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殡仪阶段的接尸、火化等是群众的基本需求,而花圈、告别则是选择性需求,所以我们对基本需求的价格作出了硬性限制。那么,对于骨灰处理,什么才是基本需求,什么是选择性需求,对其中的基本需求又该如何满足?这些都还是我们没有明确的。这种认识缺失,是殡葬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是导致殡葬制度保证不充分的直接原因。
第四、认识上的缺失来源于观念上的缺失。一说到安葬,马上想到墓穴,这不只是群众的观念问题,包括我们很多的殡葬管理者都有这种观念上的误区。
以上是长沙殡仪馆为您提供的关于目前殡葬保障现状与基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需长沙殡仪服务,了解更多殡葬知识,请联系长沙殡仪馆。
标签: